遵义娄山关,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又有些陌生的名字,距遵义城区约50公里,是连接重庆和贵州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娄山关因红军长征在这里打响两次战斗而彪炳史册、蜚声中外,成为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,也因关上千峰万仞、重峦叠峰、峭壁绝立、地势险要,而代指“难以攻克的艰难险阻”。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。次日,朱德命令红军部队“向娄山关侦察前进,驱逐和消灭该地敌人”。1月9日红军从关南发起总攻,迅猛杀上娄山关。这场胜利为具有“伟大转折”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娄山关的第二次战斗发生在1935年2月。二渡赤水后,红军回师攻占桐梓,夺取娄山关,二占遵义城,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。《红军长征史》记载,这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,发挥红军运动战优势所取得的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。这一胜利,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,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气焰。
如今的娄山关,两侧依然悬崖陡峭、峻岭横空,顶峰处依稀可见布有弹痕的战壕和掩体,它们已被当地政府纳入战役遗址的保护范围。穿行于险峰夹峙间的关隘古道已被拓宽并平铺上坚硬的柏油,往返车辆不停从刻有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的石壁前经过。